斝怎么读(觚怎么读)
您好,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斝怎么读,觚怎么读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爵,觯,觥,尊,壶,卣,斝,罍,觚读音是:爵:jué 觯:zhì 觥:gong 尊:zūn 壶:hú卣:you 斝:jiǎ 罍:léi 觚:gū一、爵拼音:jué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、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。
2、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。
3、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,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。
4、流行于夏、商、周。
5、爵的一般形状,前有流,即倾酒的流槽,后有尖锐状尾,中为杯,一侧有鋬,下有三足,流与杯口之际有柱,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。
6、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现今的酒壶。
7、其形状为"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,后有尾,旁有把手。
8、当属最早期的酒杯。
9、爵字还用为君主国家贵族封号(但从目前的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来看,并不能说明爵位的爵和酒器的爵有何隐身关系),爵位、爵号,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。
10、旧说周代有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种爵位,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。
11、二、觯拼音:zhì古代酒器,青铜制,形似尊而小,或有盖。
12、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。
13、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,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。
14、《礼记·礼器》"尊者举觯。
15、"郑玄注称:凡饮酒时,"三升曰觯"。
16、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,一类是扁体的,一类是圆体的,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,后者且沿用至东周。
17、圆腹,侈口,圈足,形状小瓶,大多数有盖。
18、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。
19、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 的。
20、春秋时演化成长身、侈口、圈足觯,形状像觚,自身铭文称为"鍴"(如王义楚鍴)而不叫觯。
21、不同时代的觯:商朝时,觯为小瓶形状,大多有盖子,圆腹,侈口,圈足。
22、2、西周时,出现方柱形的觯。
23、3、春秋时,觯演变成长身,形状像觚。
24、三、觥拼音:gong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。
25、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。
26、椭圆形或方形器身,圈足或四足。
27、带盖,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。
28、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,头、背为盖,身为腹,四腿做足。
29、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、鸟兽形卣相似,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。
30、然觥与兽形尊不同,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,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,可用作倾酒。
31、基本字义1. 古代酒器,腹椭圆,上有提梁,底有圈足,兽头形盖,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,并附有小勺:觥筹交错(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,形容宴饮尽欢)。
32、2. 大,丰盛:觥羊(大羊)。
33、觥船。
34、觥饭。
35、四、尊拼音:zūn尊,今作樽,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。
36、青铜器,尊的形制圈足,圆腹或方腹,长颈,敞口,口径较大。
37、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,春秋后期已经少见。
38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。
39、商周至战国时期,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-彝。
40、彝通常呈鸟兽状,有羊、虎、象、豕、牛、马、鸟、雁、凤等形象。
41、《周礼·春官·司尊彝》:"春祠夏禴,裸用鸡彝鸟彝......追享朝享,裸用虎彝蜼彝。
42、"彝纹饰华丽,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。
43、五、壶拼音:hú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,通常用来盛茶、酒等液体:茶壶、酒壶、喷壶、油壶。
44、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,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,如西亚的扁壶、鸡头壶、唾壶,唐代的凤头壶、皮囊壶,辽代的鸡冠壶、马镫壶等。
45、壶式的演变是:早期壶形由口颈、腹、足构成,有的加双耳、无流与柄。
46、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,在腹部置流和曲柄,如西晋时的鸡首流、羊首流,唐代的短颈管状流、八方流,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。
47、柄式有管形曲柄、龙柄、凤柄、曲带式柄等等。
48、六:卣拼音:you卣(读作“有”)是中国先秦时期酒器。
49、口椭圆形,足为圈形,有盖和提梁,腹深,有圆形、椭圆形、方形、圆筒形等。
50、卣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,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,西周则多圆形。
51、古代盛酒器具。
52、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“秬鬯 (juchang音巨唱)一卣”的话,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,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,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。
53、器形是椭圆口,深腹,圈足,有盖和提梁;腹或圆或椭或方,有也作圆筒形,作 鸱鸮(chi xiao 音吃消,猫头鹰一类的鸟)形,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。
54、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,一般说,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,西周多圆形的卣。
55、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,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。
56、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,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。
57、七:斝拼音:jiǎ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,也被用作礼器,通常用青铜铸造,三足,一鋬(耳),两柱,圆口呈喇叭形。
58、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,定为御用的酒杯,诸侯则用角。
59、斝(拼音:jiǎ ,音同“甲”)山西襄汾出土过一个陶斝,时间比大汶口文化更早,制作很精美,很多人认定是酒器,但考古发现,里面盛放的是猪肉,说明是煮东西吃的,与陶灶摆放在一起,应该是烹饪器物。
60、斝(音jia三声与假同音),中国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礼器,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。
61、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,用于盛酒或温酒。
62、基本造型为侈口,口沿有柱,宽身,下有长足。
63、斝的形制较多,器身有圆形、方形两种,有的有盖,有的无盖;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,柱有蘑菇形、鸟形等不同形式;腹有直筒状、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;有的是扁平素面,有的用兽头装饰;底有平底、圆底;足有三足、四足、锥状空足、锥状实足、柱形足等。
64、一般来说,商早期斝多为平底、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,胎体轻薄,纹饰简单,一般只有一层花纹。
65、商中期至西周早期,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,柱形足,器体厚重,花纹繁缛, 常用蕉叶纹、饕餮纹、云雷纹等纹样装饰,有的以云雷纹做地,其上饰有多层花纹。
66、斝作为礼器,常与觚、爵等组合成套使用。
67、八罍拼音:léi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。
68、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,罍是从商代晚期出现,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。
69、体量略小于彝,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,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,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。
70、从商到周,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,繁缛的图案渐少,变得素雅。
71、罍有泥质灰陶、白陶、印纹硬陶、原始青瓷及瓷制品,商、周至两汉时期的游行器。
72、陶制品以小口短颈,圆肩,深腹圆鼓,平底形为常见。
73、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器物肩部有双鼻,西周后期多无鼻。
74、原始瓷制品在商代以敛口中,深腹圆底为常见,在西周则以低领折肩或带器鼻、圈足为常见。
75、九觚拼音: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,也用作礼器。
76、圈足,敞口,长身,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。
77、觚初现于二里头文化,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。
78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。
79、基本字义1.古代酒器,青铜制,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,喇叭形口,细腰,高圈足。
80、2.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:操~。
81、3.棱角:“甘泉泰畤紫坛,八~宣通象八方”。
82、4.剑柄:“操其~,招其末”。
83、5.古同“弧”,独立不群。
本文就讲到这里,希望大家会喜欢。
猜你喜欢